锂粉的工业化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,随着锂离子电池商业化而迅速普及。其技术演进始终围绕“提纯、改性、应用”三大核心展开。 早期锂粉以工业级碳酸锂为主,纯度约98%,主要用于陶瓷、玻璃等传统行业。随着锂电池需求爆发,电池级碳酸锂成为主流,纯度要求提高到99.5%以上。为满足高镍三元材料需求,锂粉还需通过掺杂铝、钛等元素提高热稳定性。近年来,单晶化、纳mi化锂粉技术取得突破,例如通过溶胶-凝胶法合成的纳mi级磷酸铁锂粉末,可显著提高电池倍率性能。 在应用端,锂粉的创新不断拓展边界。例如,钝化锂粉通过表面钝化层设计,解决了锂金属负极的易燃性问题;锂硅复合粉末结合了硅的高容量与锂的导电性,成为下一代负极材料的候选方案。此外,锂粉在固态电解质领域的应用也备受关注,如锂镧锆氧(LLZO)粉末可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,离子电导率达10⁻⁴S/cm,为全固态电池商业化提供可能。 技术挑战同样显著。锂粉的活性导致其易与空气、水分反应,需在惰性气体环境下储存与运输;纳mi级锂粉的团聚问题影响分散性,需通过表面包覆或机械分散技术解决。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在材料合成中的应用,锂粉的微观结构调控将更加精准,推动锂电池能量密度迈向400 Wh/kg以上。 锂粉的进化史,本质上是人类对能量密度ji限的探索史。从工业原料到战略物资,其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在重塑能源格局。
|